功能安全:守护系统安全的坚固防线
在现代化电子系统中,功能安全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考量。它指的是通过系统或设备对输入信号及指令的正确操作,实现预设的安全防护目标,避免因电气/电子系统故障行为引起的危害导致不合理风险。其核心在于确保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进入或维持安全状态,为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提供坚实保障。
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安全概念的关键要素:
一、定义范畴
功能安全主要针对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设备(如ECU)的安全性能展开研究,机械装置并不属于其研究范围。它关注的是系统性失效和随机硬件失效的管控,而非旨在消除所有缺陷。这一领域深入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其安全性。
二、实现方式
为确保功能安全,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其中,冗余设计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手段。通过采用MooN架构(如双通道控制器),提升系统的容错能力。诊断覆盖率也是关键。通过看门狗监控、数据校验等手段,我们需要确保达到90%以上的故障检测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安全状态转换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强制系统进入预定义的安全状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失效情况。
三、标准体系
功能安全领域有着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IEC 61508(通用工业)和ISO 26262(汽车领域)是其中的核心标准,它们定义了安全完整性等级(SIL/ASIL)。在汽车领域,ASIL等级根据严重度、暴露概率、可控性等因素划分为A-D级,其中ASIL D为最高要求。这些标准为我们提供了评估和改进功能安全性能的参考依据。
四、应用场景
功能安全的应用场景广泛,涉及多个领域。在汽车电子方面,如ADAS传感器的冗余设计、EPS转向系统故障诊断等,都是功能安全的重要应用。在工业控制领域,安全仪表系统(SIS)需要满足IEC 61511标准的三层架构,以确保系统的功能安全。
功能安全是贯穿系统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概念,涵盖需求开发、危害分析、设计验证等环节。其最终目标是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平,为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并应用这一概念,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