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提到的观点无比正确,接纳孩子的感受,正是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情感基石。让我们一同这个理念的深层内涵,并结合实际,分享一些通俗且实用的策略。
一、为何接纳孩子感受如此关键?
当孩子的心灵深处所体验到的情感得到父母的看见与接纳时,其情感调节的大脑区域会得以充分发展。这种的情感共鸣,让孩子感受到“我是完整的被爱着”,而不仅仅是父母对表面的喜欢和认可。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为孩子后续的成长提供更为有力的情感支持和引导。
二、具体如何实施呢?让我们来细化操作:
当我们与孩子互动时,可以尝试蹲下身子,与其平视,用平和的语气说出他们的感受:“宝贝,妈妈看到你很难过……”或者“积木倒了,所以你感到沮丧是吗?”允许孩子短暂地表达情绪,如哭泣,我们陪伴在其身旁,而不是否定他们的情绪:“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值得哭”。
三、进阶策略:
采用“镜像反应”,适度模仿孩子的表情和语气,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使用“情绪温度计”,与孩子共同为当前的情绪强度打分,让他们学会量化自己的情感。待孩子情绪平复后,通过绘本或游戏的方式进行“事后复盘”,帮助他们回顾并理解之前的情绪反应。
四、常见的误区需要留意:
我们要避免跳过共情步骤而急于解决问题。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等于认同其行为。例如,我们可以说:“你生气是正常的,但打人是不可以的。”避免比较式安慰,不要拿其他孩子作为参照,因为这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羞愧。
你知道吗?当我们准确说出孩子的情绪时,他们的情绪紧张度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这就像为沸腾的情绪找到了出口,孩子才能恢复理性思考。
在此建议,今天回家后尝试先观察孩子的状态,然后单纯描述:“宝宝,我注意到你现在的呼吸有些急促,手也握得紧紧的。”不急于给出建议或解决方案,看看孩子会有什么反应。你会发现,当孩子感受到情绪被接纳时,他们往往能够自行找到应对的方法。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还有许多有效的情绪引导游戏。如果您感兴趣,我很乐意为您分享!这些游戏旨在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如何适当地表达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