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在近期对其审计服务安排进行了引人注目的调整,这一变动始于其标志性的不再续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国际网络伙伴罗兵咸永道。以下是这一过程的详细解读:
在充满转折的2024年6月,中国银行在董事会会议上作出了重大决策。他们决定将原本由普华永道承担的年度审计服务调整为仅负责审阅该年度的中期财务报告。这一调整带来了服务费用的显著下降,从原本的1.01亿元降至3500万元。该行也启动了新一轮的审计机构招标程序。这一决策的背后,或许是对审计服务内容和审计成本效益的深思熟虑。
这一调整的进程并未就此结束。仅仅几个月后的8月,中国银行正式宣布了新的决策。该行决定聘请安永华明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担任其国内和国际审计机构,标志着与普华永道长达三年的合作正式结束。官方对此次更换的解释是,这是基于业务需求的变动,而非普华永道在审计工作上的表现存在问题。显然,这一决策背后的考量远不止于短期成本效益,更可能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业务战略考量和对未来合作伙伴的选择。
与此普华永道因卷入恒大地产财务造假事件而陷入信誉危机。在这一背景下,众多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开始重新考量他们的审计合作伙伴。截至2025年4月的数据显示,至少有14家上市公司公告不再续聘普华永道,其丢失的审计合同金额累计超过4亿元。这一系列的变动揭示了金融机构在选择审计机构时,对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市场声誉的审慎考量。
此次中国银行对审计服务的调整不仅反映了该行自身的业务战略调整和对审计服务的需求变化,也揭示了整个金融行业在选择审计合作伙伴时的趋势和考量因素的变化。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和审计机构深入研究和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