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罗群岛的捕鲸活动是一项拥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习俗,在当地被称为“grindadráp”。这一习俗是以社区组织形式进行的,猎杀鲸类不仅是为了食物来源,更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甚至更早的时代。近年来,特别是在2024-2025年间,由于捕鲸活动的规模扩大和争议升级,这一传统习俗引发了全球的关注。
一、事件背景与现状
捕鲸活动在法罗群岛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当地居民通过捕鲸来满足食物需求和社会责任。传统上,捕鲸的对象主要是领航鲸。在2025年4月,一次涉及1428头大西洋白海豚的捕杀活动远超预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这些活动通常是通过船只驱赶鲸群至浅滩,然后使用钩子、脊髓枪或刀具切断鲸鱼的脊柱或血管。理论上这样做可以使鲸鱼快速死亡,但在实际过程中,这些动物经常因为失血或溺水而经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在2025年3月,近1500头海豚被猎杀的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海域被鲜血染红的画面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而在2024年6月,也有138头领航鲸遭受了同样的命运。
二、争议焦点
生态与动物福利问题是这次争议的核心之一。捕杀手段的残酷性以及其对海洋哺乳动物种群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等组织指出,鲸类具有高度社会性和感知能力,因此这种活动违反了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也是争议的焦点之一。虽然当地人承认2025年的事件暴露了一些法规漏洞,但他们强调捕鲸对于食物自给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反对者则认为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传统已经失去了必要性,而且白海豚的猎杀缺乏历史依据。法律和管辖权矛盾也是这次争议的一个方面。尽管丹麦是欧盟反捕鲸的成员国,但由于法罗群岛享有高度自治权,欧盟法律无法干预当地的合法捕鲸活动,这加剧了国际治理的困境。
三、各方立场
对于这一争议,各方的立场各异。支持方主要是法罗群岛自治与捕鲸协会,他们强调传统的延续性和社区参与,并声称捕猎量经过科学评估以确保可持续性。他们也与北欧国家合作优化管理。反对方主要是环保组织和国际社会,他们谴责捕鲸的残酷场面,并呼吁终止这一传统。部分当地居民对过度捕杀表示异议,引发了对传统与现代平衡的内部讨论。这个争议凸显了传统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复杂平衡,其未来可能取决于国际压力、本地政策的调整以及替代性生计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