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部环境之风云变幻
在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欧美市场,作为传统的消费主力,因高通胀、能源危机及紧缩的货币政策,居民储蓄率攀升,消费能力明显萎缩。这一切导致进口需求缩减,犹如给全球经济投下了一片阴影。而俄乌冲突、红海航运受阻等地缘风险事件更是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新兴市场订单波动不定,犹如风中烛火,难以稳定。
与此全球产业链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通过免税政策吸引中低端制造业的转移,一些企业得以享受长达25年的免税期,订单如流水般流向这些新兴之地。而在美欧,供应链正在向墨西哥、加拿大及东欧国家分散,意图降低对华依赖。贸易壁垒的升级也让我们面临新的挑战。到2025年,美国对华商品加征的关税将翻倍至20%,这无疑削弱了我们的出口竞争力。
疫情后的全球供应链恢复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供需错配的修正。疫情期间,欧美因生产停滞对中国商品形成了短期脉冲式需求。随着全球供应链的逐渐恢复,订单量已回归常态,对比之下疫情期间的基数效应愈发明显。
二、内部结构的挑战与困境
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我们的内部结构性挑战愈发凸显。成本压力侵蚀着我们的竞争力,海运价格较疫情前上涨了3-5倍,芯片等关键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企业综合成本上升超过20%,部分中小微外贸企业陷入了“出口不增收”的困境。
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也在加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加速,而高端制造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无法填补空缺。以消费电子行业为例,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国内相关产业链订单骤减。部分企业因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生产灵活性不足,导致订单交付延迟,履约能力不足成为订单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策略应对与转型之路
面对内外部的挑战,我们需政策与企业共同应对。政策方面,通过降低汇率避险手续费、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补贴等措施来稳定企业预期,已经在2025年一季度帮助企业规避了超过20亿元的汇率损失。
企业则必须加速转型,寻找新的增长点。布局“中国+1”供应链策略,通过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分散风险。向跨境电商、绿色产品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