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滴滴顺风车业务的两次全国下架
一、首次下线:2018年
在浙江乐清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顺风车司机奸杀女乘客事件。这起事件仅仅三个月后,郑州就发生了空姐遇害案。这两起事件,像两面刺痛的镜子,反映了滴滴顺风车在安全管理上的重大漏洞。直接导致了滴滴顺风车业务于2018年8月27日零时起全国下线,以进行重新评估和改进。此次下线是对业务模式和产品逻辑的全面反思,同时也免去了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和客服副总裁的职务。滴滴还着手优化客服投诉处理机制,并计划引入公众监督,以期望在未来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滴滴还面临着来自浙江、天津等地交通部门的约谈,要求暂停区域业务并推进合规化。
二、再次下线:2025年
时隔多年,滴滴顺风车的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联合约谈滴滴,指出顺风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如用户信息泄露、非法营运等,且整改并未达标。监管部门要求滴滴在完成隐患整改前,继续下架顺风车业务,并明确其涉嫌违反道路客运法规。不久后,云南发生了一起司机擅自更换车辆、胁迫线下支付并遗弃乘客的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顺风车安全的担忧。滴滴虽然提出赔偿,但并未明确说明业务的恢复进展。
三、长期整改与争议
滴滴顺风车的安全问题引发的争议远未结束。由于顺风车不属于道路运输经营活动,因此在纠纷处理上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监管部门也建议公众在选择出行方式时,应优先考虑合法交通工具以保障自身权益。滴滴顺风车业务的两次全国下线,无疑反映出该平台在安全机制和合规性方面所面临的持续挑战。
滴滴顺风车的安全事件和监管压力使其业务两次全国下线,这既是平台对于自身安全问题的深刻反思,也是其不断追求合规、保障用户安全的艰难历程。我们期待滴滴能够真正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管理,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