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全面爆发:恒大的沉沦之路
一、沉重的债务负担与流动性危机
恒大集团的债务问题由来已久。截至2021年底,其总负债高达2.58万亿元。其中,地方土地款拖欠超过7000亿元,供应商及承建商款项欠款约1万亿元,银行及金融机构贷款接近5000亿元,还有个人投资者债务(如恒大财富)约1000亿元。恒大的扩张模式长期依赖高杠杆,通过预售资金滚动开发1300多个项目。随着政策的收紧,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加大。跨界投资足球、新能源汽车等非核心业务也消耗了大量现金流。
二、法律诉讼频发与信用崩塌
许家印及恒大集团因借款合同纠纷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涉及金融借款纠纷的申请人包括广州农商行等金融机构。自2023年以来,恒大及许家印多次因融资租赁、金融借款等纠纷被限制消费。至2025年3月,广东、北京检察机关已完成对恒大42名涉案人员的审查起诉,标志着这场债务危机中的违法行为正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经营模式内部的缺陷
高周转风险是恒大经营模式的一大隐患。其固定资产投资额激增加剧了风险。全国有778个项目因资金链问题停工,导致大量房产无法交付,购房者面临还贷无房的困境。预售制度的反噬效应在此得到了体现。
四、政策调控的冲击
“三条红线”政策使恒大陷入困境,其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等关键指标全部超标,导致融资渠道中断。环保问题如海南填海项目的红树林破坏事件,也加剧了恒大的资金压力。
五、广泛的社会影响
恒大的危机给购房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许多家庭陷入还贷无房的困境。拖欠供应商款项导致产业链上下游数千家企业经营困难,形成了行业连锁反应。
六、司法进展及前景
2025年3月,最高检披露恒大系42名涉案人员被审查起诉,标志着这场持续四年的债务危机正式进入司法清算阶段。未来,恒大的命运将取决于司法程序的结果以及市场的恢复情况。解决债务问题、重建市场信任、调整经营模式将是恒大走出困境的关键。对于受到影响的购房者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需要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恢复市场的稳定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