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胆道梗阻:创新科技下的生命延续之旅
恶性胆道梗阻,这一临床常见疾病,对于患者的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是否能够通过手术或药物找到生命的延续之路呢?让我们一同了解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滕皋军教授及其团队在这一领域的杰出贡献。
滕皋军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最近成功研发出碘粒子胆道内照射支架系统,为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带来了生命的曙光。与传统的支架相比,这种携带碘125粒子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既安全又有效,术后支架能够保持长久通畅,更有希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这一重要成果已经发表在《欧洲肝病杂志》这一国际权威刊物上。
滕皋军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新型消化道支架的研发与应用”曾荣获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中,碘125粒子食管支架的研发与应用是该成果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一支架系统的问世,颠覆了以往支架仅用于开通食管闭塞的功能,赋予了其可直接治疗恶性肿瘤的新功能。
针对恶性胆管梗阻这一临床难题,滕皋军研究团队从2008年11月开始研制胆道内照射支架,并成功将其应用于临床。在一项涉及24名恶性胆道梗阻受试者的试验中,研究人员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受试者置入了传统金属支架套叠的碘125粒子内照射支架,而对照组受试者仅置入传统自膨式金属支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除了对照组有3名患者在支架置入后的短期内死亡外,其余患者的胆道梗阻症状逐渐消失,体力状况明显改善。
在后续的随访中,碘125粒子内照射支架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平均生存期分别为7.4月和8个月,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和平均生存期则明显较短。碘125粒子内照射支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未发生支架移位或放射性粒子泄漏的情况。这一技术的出现,无疑为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他们的生命延续之旅照亮了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