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不容忽视的婴幼儿健康隐患
你或许听说过皮肤过敏、花粉过敏,但你是否知道,食物也能引发过敏?而且,这种过敏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特别是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成年人。每当食用某些特定食物后,就可能引发一系列不适反应,如腹泻、呕吐、荨麻疹或湿疹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丁丁是一个1个多月大的宝宝,一直以人工喂养为主。不知为何,丁丁总是腹泻不止。这让他的父母倍感焦虑,宝宝如何吸收营养、茁壮成长呢?经过医生检查,确定是食用配方奶粉引起的过敏性肠炎。改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后,丁丁的腹泻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那么,什么是食物过敏呢?
食物过敏,是指因进食某种食物或食品添加剂等引发的IgE(免疫球蛋白)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这一反应可能波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乃至全身,引发变态反应。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郭素华介绍,食物过敏可涉及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在婴幼儿期,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人,是最早出现且最为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对于尚未添加辅食的小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是最常见的情况。牛奶中的某些蛋白质,如酪蛋白、β-乳球蛋白等,对少数婴儿来说可能引发抗原抗体反应,导致过敏性腹泻,这种情况在人工喂养的宝宝中更为常见。一些母乳喂养的宝宝,也可能因母亲食用了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而受到影响。随着宝宝辅食的丰富,引发食物过敏的种类也在增多。
哪些食物更容易引起过敏呢?常见的有牛奶、鸡蛋、豆类、鱼、贝壳类、坚果、花生、小麦以及某些水果(如芒果、菠萝、桃子等)。
宝宝发生食物过敏时,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对于婴幼儿来说,消化道症状最为常见,如腹痛、腹泻、腹胀、便秘、消化道出血等。除此之外,还会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和湿疹(奶癣)。长期腹泻若未得到妥善处理,可能导致慢性腹泻、营养吸收障碍等问题,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添加辅食后,宝宝可能出现口腔变态反应综合征,表现为口咽部(如嘴唇、舌上腭、咽部)的不适感。食物过敏还可能引发鼻炎、结膜炎、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荨麻疹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这些都是家长们需要高度重视的。
食物过敏对孩子的健康具有较大影响。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腹胀、腹泻、便秘、不明原因的便血,甚至反复喘息、经常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因为这些都是食物过敏的可能表现,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家长们需对婴幼儿的食物过敏现象保持警惕,细心观察宝宝的生活和饮食,及时发现并避免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对于已经出现食物过敏的宝宝,要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