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孕妈妈都热切期盼着小宝宝的顺利诞生,母子平安是每个家庭的喜悦。许多孕妈妈对于分娩过程并不了解,这可能导致在分娩过程中用力不当或行为失当,从而影响顺产。
阴道分娩的益处
对于孕妈妈而言,阴道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阵痛虽然会带来一定的痛苦,但这种痛苦是暂时的,是可以承受的。根据医学统计,孕妇难产的比例在5%~10%。孕妈妈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自身缩宫素激素的产生,使得子宫肌肉逐渐收缩,排出胎儿后,这种自然产生的缩宫素能够继续促进子宫收缩,有助于产妇恶露排出、子宫恢复,减少产后大出血的风险,使产后身体各方面都能更快恢复。相比之下,选择性剖腹产因自身缩宫素相对缺乏,可能导致术后宫缩不佳,需要依赖外部药物来促进子宫收缩。
对于胎儿而言,自然分娩过程中的阵发性子宫收缩是一种必要的触感和本体感学习,直接影响孩子日后的动作灵活性和协调性。在这个过程中,胎儿的胸廓在子宫收缩时会受到相应的有规律的压缩和扩张,将呼吸系统和肺内的羊水和粘液挤压出来,降低新生儿湿肺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产道对胎儿大脑的挤压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只会造成伤害。相反,这种挤压刺激了胎儿的大脑神经,增强了他们对缺氧的应对能力,有利于大脑发育。
整个分娩过程需要的时间为:
第一产程:从出现间歇性5-6分钟的规律宫缩到宫颈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
第二产程:从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一般在1小时内完成。
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约需5-15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
有些孕妇由于年龄较大或精神紧张,在还未正式临产前就扰乱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导致精力消耗过大,到正式临产时感到疲惫无力,从而延长了产程。如果产程超过24小时,则称为“滞产”,滞产会增加手术产和感染的风险。
在分娩过程中,有几个“不要”的建议给到各位准妈妈:
1. 不要大声喊叫,保持声音低沉是可以接受的。持续地高声喊叫会打乱缓解阵痛的呼吸节奏。
2. 不要闭上眼睛。如果闭上眼睛能让您更清晰地听到身体内部的声音,从而更集中精力分娩的话,那么可以这么做。但如果您觉得睁开眼更好,那就不要勉强自己闭眼。
3. 阵痛来临时不要过分用力。过分用力会导致精力迅速消耗,尤其是紧缩屁股可能会将已经下降的胎儿再推回去。
4. 不要向后仰。向后仰只会加重宫缩痛。尝试蜷曲身体可能会更轻松一些。
5. 不要憋气。憋气时身体会不自觉地用力,会增加产痛的感受,甚至可能导致头晕。
6. 不要采用容易引发排便感的姿势。产痛加剧后,尽量避免采用蹲厕所的姿势或坐在椅子上,这些姿势可能会加重排便的感觉。
在关键时刻,我们要感受到腹腔内逐渐增强的压力,而脸部和双眼周围的区域则无需过分用力。身体不必向后倾斜,因为这样的姿势会改变产道的弯曲角度,使胎儿更难顺利通过。
当阵痛尚未来临时,我们要避免盲目用力。用力需要与阵痛节奏紧密相连,否则一切努力都将白费。持续的用力只会消耗我们宝贵的体力。在阵痛结束后,我们应该立即休息,让全身得到充分的放松。如果髋部关节过于紧张,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在这段产程中,每一次阵痛的起伏都是胎儿向我们发出的信号,指引我们如何配合他们的旅程。让我们深呼吸,跟随阵痛的节奏,适度用力,为宝宝的到来做好最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