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梅(1925年11月10日至2021年11月5日),一位伟大的传染病学专家,以其卓越的贡献和无私的奉献,被誉为我国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定海神针”。她是解放军第302医院(现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专家组原组长,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让我们深入了解她的生平事迹与卓越贡献。
一、生平经历
陈菊梅出生于浙江天台的贫寒农家,但她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于1945年考入浙江医学院。为了深入研究传染病学,她于1954年远赴苏联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以全科满分的成绩提前毕业。1958年,她回国后加入了解放军302医院,从此在传染病防治一线奋斗了63年。
二、个人牺牲
在乙肝降酶药研发的关键时刻,陈菊梅为了消除身体病灶对研究的干扰,毅然拔掉了全部牙齿,并先后切除扁桃体和阑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
二、专业成就
陈菊梅首创应用五味子降低乙肝患者转氨酶,并领衔研制了十余种肝病新药,为肝炎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努力使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死亡率从85%降至38%。她还构建了全军传染病综合防治体系,为我国摘掉了“肝炎大国”的帽子。
在重大疫情面前,陈菊梅总是冲在最前线。2003年非典期间,她率先判断病毒性质,并主持北京首例患者会诊。而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83岁的她仍赴灾区指导防疫工作,成功实现了灾区零传染病爆发。
三、荣誉与精神
陈菊梅的卓越贡献让她获得了国家、军队科技奖23项,并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最美医生”等。令人敬佩的是,即使到了90岁高龄,她仍然坚持出诊,临终前还遗嘱将遗体捐献给首都医科大学。
陈菊梅的一生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精神。她的名言“83岁,我也是一名战士”成为军医精神的象征。她的勇敢、无私和奉献,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她的传奇人生和卓越成就,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医学的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