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发展,房地产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让商品房回归市场”已经成为政策调整的重要方向。这一转变不仅涉及多个层面的政策松绑,更意味着市场机制将重新构建,对房地产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政策松绑的具体表现引人注目。多地已经明确取消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指导,如郑州、沈阳、兰州等地,开发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定价。部分城市如阳江、珠海、芜湖等也优化了限价政策,缩短了备案价格调整时间间隔,取消楼层差价限制等,增强了市场的灵活性。而在新建商品住房限价政策调整之前,多地已经先行调整二手房限价政策,逐步减少行政干预。
这一政策转变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限价政策最早源于2010年房地产过热时期,旨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城市开始转向限制房价过快下跌。现在的目标是通过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与此“租购并举”政策的实施,也为此次变革提供了配套支持。
这一变革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价格分化可能会加剧。核心区域的优质住宅价格可能保持坚挺,而外围区域和普通住宅则面临调整压力。开发商的定价自主权也得以扩大,可以根据市场供需灵活调整销售策略。购房者则拥有更大的议价空间,买卖双方可以更加灵活地协商价格。保障房与商品房的双轨制也逐渐形成,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
在实施效果方面,短期看,自2025年以来政策效果逐渐显现,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提升,价格降幅收窄。长期面临的挑战仍然存在。需要平衡市场自主与风险防控,避免价格大起大落,并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监管机制。不同城市之间的区域差异也不容忽视。核心城市响应积极,但部分三四线城市由于库存高企、需求不足,政策效果有限。
“商品房回归市场”标志着房地产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行政调控逐渐减少,市场机制将更多地发挥作用。这一转变将重塑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逻辑和发展路径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成熟、稳健的房地产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和企业都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共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