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近期,南京的李大爷和王先生等数位老年消费者,在超市购买商品时,仅花费了32元的商品(多为白酒),但他们的信用卡却被误刷了3200元。这些老年消费者往往因为视力不佳,或在结账时未仔细核对金额,又或是没有保留购物小票,未能及时发现这一错误。面对消费者的质疑,超市方面常常以“监控录像丢失”或“消费者购买了其他商品”等理由进行推诿。
争议焦点
事件的核心争议在于交易金额的准确性。超市方面坚称POS机上显示的金额是清晰的,并且消费者已经签字确认。消费者则主张收银员在结账时口头报出的金额与实际应支付的金额不符,例如将“32元”误报为“3200元”。不幸的是,关键证据如监控录像和购物小票常常“巧合性”地缺失,使得事件真相难以确定。
法庭判决
在多次的法庭判决中,法院大多判决超市方面败诉,要求退还多收的款项。例如南京玄武法院的判决,要求超市退还3168元。这些判决主要依据的是“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因为超市作为一方拥有更强的举证能力。法院也指出,在进行大额消费时如果没有任何凭证,这显然不符合日常的商业实践。
防范建议
针对此类事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消费者在购物后应保留购物小票,并当场核对金额。
2. 开通消费短信提醒功能,确保对每笔消费都有实时的了解。
3. 老年人在使用信用卡时,可以请求陪同人员协助核对金额,避免因为不熟悉电子支付或视力不佳导致的误操作。
此类事件揭示了部分商家可能会利用老年人的某些弱点(如视力差、不熟悉电子支付等)进行欺诈。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遇到纠纷时及时保留证据进行维权。希望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每一笔消费都能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