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理解与应对
儿童疝气,一种让家长们担忧的病症,常常使孩子们感到极度不适。每当孩子咳嗽、排便或是哭泣时,疝气便可能发作。一旦确诊,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那么,究竟什么是小儿疝呢?疝在婴幼儿中的发生率约为4%,男婴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早产儿的风险更大。这一切的背后,有一个名为“腹膜鞘状突”的结构在起作用。
在孕期,这个被称为“腹膜鞘状突”的结构有助于睾丸落入阴囊或固定子宫圆韧带。有些孩子在出生后,这个鞘状突并未完全关闭,反而形成了一个较大的间隙。当腹腔内容物从这个间隙突出到体表时,就形成了斜疝。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器官也可能进入这个鞘状突内。当腹腔液进入阴囊时,还会导致阴囊水肿。有些男孩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稍晚,右侧腹股沟疝的情况较多。女孩也可能因为腹壁较弱而形成斜疝,但发病率相对较低。
除了这些先天性原因,儿童疝气还可能由脐部发育缺陷导致。如果脐部环没有闭合,或者脐部脱落后的组织愈合不良,当腹内压力增大时,就会导致网膜和肠管在脐部突出,形成脐疝。
中医则强调体质因素在疝气形成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儿童发育不健全、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等因素,再加上寒冷、湿气、浊气等外部影响,导致血气运行不畅,腹腔产生负压,腹腔内气压增大,从而引发疝气。
儿童疝气并非简单的病症,其成因多样且复杂。除了先天因素,后天的一些行为如咳嗽、打喷嚏、过度哭泣、排便以及腹部过度用力等都可能诱发疝气。家长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尽量避免上述行为的发生。一旦孩子出现疝气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小儿疝气是一种需要家长们高度关注的病症。了解其原因,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