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感冒发烧似乎是最常见的小病之一。对于大部分成年人来说,只要不是高烧持续不退,一般不会选择去医院就诊。通常,人们会自行前往药店购买退烧药来解决问题。
现在人们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是,药物都有其副作用,因此最好是避免不必要的用药。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以及发烧到多少度时,才需要服用退烧药呢?
当体温达到腋下38.5℃以上时,就需要考虑吃退烧药了。这里需要特别强调,我们所说的温度是指腋下温度。对于口腔温度、耳温和肛门温度,并不按照这个标准计算。
药师冀连梅在其微博和文章中多次提醒,腋下温度低于38.5℃的患者,如果精神状态良好,日常生活和工作未受影响,其实是没有必要用药的。此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比如洗温水澡或用温热的毛巾擦拭身体。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不适,还能避免药物对身体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超过38.5℃的发烧患者,除了采用物理降温外,还需要服用退烧药。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并减少药物用量。如果患者的体温超过39℃,或者在使用退烧药后仍然无法控制病情,那么应该尽快去医院就诊。值得一提的是,当体温降至38.5℃以下时,机体的自身免疫保护机制得以恢复,此时可以停止使用药物,让身体自行调节。
还需要特别注意,即使你很想快点康复,也不要随意将两种退烧药一起服用。因为常用的非处方解热镇痛药基本上都属于非甾体抗炎类,这类药物中最常用的就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很多感冒药中也含有这些成分,如果盲目混合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
只有在高烧持续不退的情况下,才需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安全用药。对于感冒发烧这类常见病症,我们应该保持冷静,根据病情合理选择用药方式,既要避免过度用药,也要确保病情得到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