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肝炎的病因包含内因和外因。外因多因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内因则与患者的正气虚弱有关。针对慢性肝炎的食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辨证施治,具体如下。
一、鸡骨草煲猪
采用鸡骨草30克,猪150克,生姜6克,共同煮汤饮用。鸡骨草性味甘凉,能清热祛湿、舒肝止痛。猪可补脾胃之气。此汤有清热祛湿、舒肝补脾的功效,适用于肝胆湿热型慢性肝炎,症状包括口苦、食欲不振、恶心、目黄、舌苔黄腻等。
二、板蓝根败酱草田螺汤
本方以板蓝根20克,败酱草15克,田螺250克,生姜6克,共同煎煮而成。田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清热、明目、利水、通淋的功效。烹饪前需将田螺处理干净,去除泥沙。板蓝根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败酱草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作用。此汤适用于脾胃湿热型慢性肝炎,症状包括头重身困、腹胀、大便稀烂、食欲差、舌苔厚腻微黄等。
三、佛手陈皮牛肉汤
采用佛手15克,陈皮6克,牛肉100克,生姜6克,大枣6枚,共同煮制。佛手味辛、苦,性温,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芳香开胃的作用。牛肉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强健筋骨的功效。此汤适用于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炎,症状包括胁部胀痛、因情志变化而增减疼痛、胸闷气短、常嗳气、舌苔薄白等。
四、贞杞兔肉汤
选用女贞子20克,枸杞子20克,兔肉150克,生姜6克,大枣6枚,共同熬煮。女贞子补肝肾阴,枸杞子为滋补肝肾、养血补精之良药。兔肉能凉血、解热毒、利大肠。《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辛平无毒、补中益气”。此汤适用于肝肾阴虚型慢性肝炎,症状包括胁部隐痛、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等。
五、田三七瘦肉汤
采用田三七10克,瘦肉150克,生姜6克,大枣6枚,共同煎煮。田三七为化淤良药,有止血不留淤、化淤不伤正的特点。瘦肉具有滋补肾阴、滋养肝血的功效。此汤适用于气滞血淤型慢性肝炎,症状包括胁部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舌质紫暗等。
对于慢性肝炎患者的生活调理,建议起居有节、劳逸结合,以安静休息为主,活动锻炼为辅;合理饮食,忌辛辣肥甘之品,严禁烟酒,多吃清淡有营养的食物;保持心理平衡。慢性肝炎活动期应卧床休息,女患者应避免妊娠。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有人提出咳嗽可能也与进食寒凉有关,这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