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讯,在盛大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一场庄严的法律表决仪式于本月二十八日落下帷幕。备受瞩目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获得通过,标志着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正式诞生。自明年六月一日开始,这部法律将正式生效,人民的健康权利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立法保障。
这部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全文共分为十章,总计一百一十条,每一部分都涵盖了广泛的议题。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到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再到药品供应保障和健康促进以及资金保障等各方面内容,它均详细阐述并突出了“保基本、强基层、促健康”的理念。值得一提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过去的几年里,先后于2017年12月、2018年10月、以及今年的八月和十二月,分别对该法草案进行了多次审议。
为了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促进的制度刚性,这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多项制度。其中,国家建立的健康教育制度旨在保障公民获得健康教育的权利,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预防接种制度的实行更是体现了国家对公民健康的关怀,进一步加强了免疫规划工作。
这部法律还巧妙地融入了多项医改成果。国家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制度,使得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行,更是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国家也积极鼓励并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卫生机构,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面对当前慢病负担重、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等突出健康问题,该法更是关口前移,强调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健康促进专辟一章,明确提出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国家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制定实施针对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的健康工作计划。
对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暴力伤医、药品质量、院前急救等,该法也给予了明确回应。明确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侵犯其人格尊严。公共场所必须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
专家认为,这部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这部法律不仅有利于巩固医改成果、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更是对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