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体育领域的“饭圈化”现象引起了央媒的持续关注与批评,特别是在乒乓球等赛事中出现的非理性追星行为。这一现象多次被央媒点名批评,并呼吁整治。以下是关于这一问题的主要动态梳理:
一、央视与体育总局联合行动,整治亚洲杯赛事乱象
在最近的亚洲杯乒乓球赛事中,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在王曼昱夺冠后的采访中,部分孙颖莎的粉丝持续高喊其名字,打断了采访过程。社交媒体上更是出现了对王曼昱的外貌攻击以及“抢冠军”等恶意言论。类似的情况也在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后发生,陈梦夺冠后遭遇了极端粉丝的辱骂。
针对这些行为,央视与体育总局联合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出这种“饭圈”乱象已经严重扰乱了赛场秩序,伤害了竞技体育的精神。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封禁违规账号和处罚涉事平台。体育总局特别强调,需要避免运动员遭受“道德绑架”和“无端攻击”。
二、央视主播李梓萌公开批评畸形文化
央视新闻主播李梓萌在《主播说联播》中,对乒乓球领域的“饭圈化”现象进行了公开的批评。她指出,“拉踩引战、炒作CP、侵犯隐私”等乱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乒乓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她支持乒协解散官方粉丝群的决定,并呼吁运动员理性对待名利,体育工作者树立良好的风气。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的网络讨论,虽然有一些极端粉丝对发声者进行攻击,但更多的声音是支持整治的。
三、媒体长期呼吁规范,强调回归竞技本质
早在2021年,就有媒体指出“饭圈”乱象与资本操控、流量至上等畸形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强调需要压实平台的责任,建立长效机制来规范这种行为。在2025年的事件后,央媒进一步将体育领域纳入整治范围,明确提出了“运动员不应成为饭圈受益者”的观点,倡导回归竞技本质。
总结与反思:
“饭圈”入侵体育领域的核心矛盾在于娱乐化与竞技性的冲突。央媒的发声旨在引导公众关注运动员的专业表现,而非私生活。他们要求平台、媒体和粉丝多方协同,避免非理性行为掩盖体育精神。如何在维持赛事热度与遏制非理性行为之间取得平衡,仍是未来治理的难点。
我们希望,通过央媒的持续关注和整治,体育领域能够回归其本质,让运动员在公平的竞技环境中展现他们的才华,让公众真正欣赏到体育的精神和魅力。我们也呼吁广大粉丝和网友理性追星,尊重运动员的努力和付出,共同维护良好的体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