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七年那年的深夜,汉明帝做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梦。在梦中,他看见了一个光辉灿烂的金人,自天际降落,宛如流星划过夜空,最后落在他的殿庭之前。这金人身形高大,颈间环绕着神圣的光芒,仿佛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凝聚在此。梦醒后,汉明帝的心中充满了欣喜和震撼。
次日清晨,他召集群臣,试图解读这个梦境。太学闻人傅毅首先发言:“陛下所梦的金人,或许就是西方佛教中的佛。据记载,佛身金色,长一丈六尺。”博士王遵随后补充道:“据《周书异记》记载,佛出世时,天地呈现诸多祥瑞。按照时间推算,陛下梦见的金人极有可能是佛。”
汉明帝对梦中的金人难以忘怀,两位大臣的解读更是让他心生向往。他决定派遣使臣前往西方,寻求佛法真理。于是,中郎将蔡愔、博士秦景、王遵等十八人踏上了西行的征程。
他们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与天竺毗邻的月氏国。在那里,他们遇见了正在弘扬佛法的天竺沙门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沙门为汉明帝详细讲解了佛法精髓,并应其邀请前往汉地传法。于是,蔡愔、秦景等人携带着佛经佛像,与摄摩腾、竺法兰一同乘坐白马返回中原。历经三年艰苦跋涉,终于在永平十年回到洛阳。
据说,摄摩腾等人带来的佛像与汉明帝梦中的金人一般无二,明帝见此甚喜,下令将其安放在南宫清凉台供养。而佛经则被收藏在兰台石室里。两位沙门则住在鸿胪寺中。第二年,汉明帝又在城西雍门外建造了精舍,供两位梵僧居住和译经。这就是如今洛阳的白马寺。此后,外来僧人逐渐增多,佛寺纷纷建立,佛教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
历史上将汉明帝感梦求法视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开端。然而从现有资料来看,这一传说虽可信,但并非佛教传入中国的真正起点。《魏书·释老志》记载,早在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使臣伊存就已向博士弟子秦景宪传授《浮屠经》。可见佛教在公元前就已传入中国。
汉明帝感梦求法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佛教在传入内地后的进一步流传和影响,更展现了一国之君的思想与行为受到的影响。从最初的译经活动到寺塔的建立,都在皇室的扶持下进行,为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汉明帝对桓荣这位昔日老师的尊敬与礼遇。尽管已登基为帝,他依然亲自前往太常府探望老师,聆听指教。这份尊师重道的精神令人感动。每当桓荣生病时,汉明帝都会亲自慰问探望。这种深厚的师生情谊和对知识的尊重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明帝的显节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邙山以南,是一座壮观的陵墓。然而可惜的是,显节陵曾遭受盗窃,许多珍宝流失。如今陵前仍留有石碑一通。登上冢顶远眺周围陵墓如星罗棋布般壮观无比。寝殿与园省在东而建寺的吏舍则位于殿北相对之处体现了其建筑之精美与历史之深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