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迷奇闻网的小编,一起历史上真实的司马光,深入了解他的生平故事和经历。
提及司马光,想必大家都熟知他少年聪慧、博学多知的传奇经历。年仅十九岁的他便考中进士,进入朝廷后更是大放异彩。他的谥号为“文正”,这是古代对文臣的最高赞美。在宋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历史上,仅有九人荣获此殊荣。
北宋学者程颐曾感叹,他见过的人中,堪称完美的寥寥无几,而司马光便是其中之一。他的生平历任开封府推官、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副使、尚书左仆射兼职门下侍郎等职位,死后更是备受尊崇,从祀孔庙、历代帝王庙,成为文臣的楷模。
尽管司马光被众人视为楷模,但他也并非完人。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司马光”,他性格温良正直、忠君爱友、在思想教育方面的成就极高,备受推崇。但很少人知道的是,司马光还是一个忠于婚姻的男子。关于他拒绝纳妾的故事,更是令人津津乐道。
在古代,文人墨客多半流连于秦楼楚馆,而司马光却是个例外。他“不近非色,不取非财”,用官吏赵逵的话来说,他如同一块未被雕琢的璞玉,保持着内心的纯净。
司马光的夫人,虽然名字不详(传说中名为张儒秀),但两人结婚三十多年,因张夫人一直未能生育,她常常在家求告老天爷,出门也注意做善事,希望能积点德以得到孩子的降生。而司马光作为丈夫,却表现得十分淡定。
在古代,聪明的正妻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稳固,往往会为丈夫安排妾室。然而司马光却对此毫不在意。《古今谭概》记载了一次张夫人试图为司马光纳妾的过程。张夫人将新人打扮好后,悄悄送进司马光的书房,但司马光却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继续沉浸在书籍之中。这位美女试图搭讪,但司马光始终不理不睬,最后她只好悻悻离开。
北宋学者邵伯温在他的著作《闻见录》中,也提到了王安石拒绝纳妾的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司马光相似。邵伯温说,王安石任知制诰时,夫人曾为他买了一个妾室,但王安石问明女子的来历后,不仅将她归还给了她的丈夫,还给了他们一笔钱让他们好好过日子。
司马光与王安石类似,他没有亲生儿子,便过继了大哥的儿子司马康。司马康的个性与司马光相似,曾帮助司马光修订《资治通鉴》,对他的评价极高。说到司马光本人,他和妻子琴瑟和谐,他也看不惯别人纳妾或找歌妓的行为。在他出任定武从事时,同僚们在外面的风流韵事都得小心翼翼地躲避他。一次,有个人被司马光撞见,只好坦白承认,而司马光则通过一首《集句诗》表达了他的看法。
这首诗中流露出司马光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他人也严格要求的觉悟。他不仅对自己有着高标准的道德要求,还影响了身边的人。这种觉悟实在让现代男子感到汗颜。
宋朝元祐元年(1086年),67岁的司马光因病离世。他获赠太师、公爵位,皇帝赐予他“忠清粹德”的碑文。他的离世让京城哭声震天,人们都自发前来送葬。在他去世后,许多人家依然对着他的画像日夜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