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妇科 >

PM2.5监测数据不必“有标准才公开” 公众有知情

  • 妇科
  • 2025-04-15
  • www.shiguanyingerw.cn
  • 试管婴儿网

新京报报道,关于PM2.5监测数据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权利,而环境监测则是的一项公共服务行为。最近,上海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公布了过去五年的PM2.5试点监测数据概况。从数据可以看出,过去五年上海的PM2.5年均浓度全部超标。这一消息让人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空气污染数据,也让公众对PM2.5的认识更加深入。

被称为“灰霾元凶”的空气污染物PM2.5,近期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虽然人们热议PM2.5的危害,但却难以看到权威的数值发布。之前南京曾发布过一次PM2.5数据,但随即被删除。上海此次公布PM2.5数据无疑是一次突破。

尽管PM2.5刚刚被列入法定空气质量监测标准,且新标准的实施要等到2016年。但实际上,许多城市的环保部门早已在进行PM2.5的监测。从上海连续五年的监测结果来看,环保部门的监测规模相当可观。这些详实的监测数据为何不能提供给公众呢?难道这些数据被视为“研究性监测”而不公开?

环境监测是行为,属于公共服务范畴,非保密事项。环保部门知道的,理应是公众所应知晓的,应当在开放透明的环境下进行,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事实上,公众能够承受真实的PM2.5数据,这还能增强他们自觉减少排放的意识。他们不能接受的,是无法获取准确信息,只能用眼睛和口鼻去“测量”空气污染。

PM2.5的数据公开是迟早的事。按照环保部的规划,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将在2016年实施,一些城市还会提前实施新标准。在政策“空档期”,我们不能留下PM2.5信息发布的空白。即使尚未实施新标准,环保部门也可以根据可靠的PM2.5数据为公众提供健康参考。

PM2.5的监测数据应该“有数据即公开”,而不是等到有了标准或者监测网完善才公开。我们希望各地环保部门不仅能够公开过去的PM2.5数据,还能够实现每个监测点、每天、每小时的数据实时发布,因为现有的技术条件完全可以做到。这样的公开透明,将有助于增强公众对空气质量的了解,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