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澧,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孕育了众多杰出人才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开国大典主持人林伯渠、“延安五老”之一,第一位奔向革命圣地延安的“文小姐”丁玲,都是临澧的儿女。他们的事迹,让人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意与钦佩。
临澧,人杰地灵。这里水中蹦着黄花鱼,地下藏着丰富的非金属矿。湖南多产有色金属,而临澧则以非金属矿著称,这一点颇为稀罕。壤联澧水,临澧这个曾叫“安福”的古县,将幸福从容安放。游客们来到林伯渠铜像前,深情缅怀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走进临澧,一股廉政新风扑面而来。林伯渠故里,不仅是湖南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更是林伯渠故居、廉政陈列室与廉政文化观光走廊的所在地。在这里,临澧林伯渠研究会开讲特色党课,如《手举马灯照万人》等。马灯、算盘、拐杖,林伯渠长征时的“三宝”,也被专业团队制作成文化创意品,体现了“革命老牛”永不掉队、永远进步的精神。清风习习,“草根廉政专员”们不取分文报酬,活跃在临澧的乡村。全县160个村(社区)选聘了近500名“新乡贤”监督村级财务,他们懂财务、扛责任,逐渐成为临澧廉洁监督的生力军。
谈及临澧的黄花鱼,不禁让人想起舌尖上的一条鱼与文化上的一条鱼之间的奇妙联系。传说宋玉,这位屈原的弟子、楚辞赋家,在临澧尝到的“黄花闺女”鱼味道极佳。他见鱼儿外形流畅、桔黄鱼尾招人喜爱,便提议叫“黄花鱼”,自此这个雅俗共赏的名字迅速传播开来。临澧的河流河网密布、水道纵横,为黄花鱼提供了戏水安居的绝佳环境。“临澧黄花鱼”肉嫩味鲜、富含营养,是历史悠久、秀外慧中的“水中瑰宝”。捕捉一条鱼的机遇,临澧正在致力于打造“中国黄花鱼之乡”。
临澧的新材料产业园也成为新的引擎和动力。非金属矿储量大、分布相对集中、单一矿产矿区众多的临澧县,正聚力开发四大矿产,精耕高性能纤维产业。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临澧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博川新材料产业园二期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60亿,展现了临澧新材料的新实力。临澧在海外也积极开拓新材料市场,在泰国建立了常德市首个海外经贸合作园区,园区总投资额巨大,预计可带动大量出口。
临澧,这片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土地,正迈向中高端的新材料体系虽产值总量不大,但发展前景可期。在这里,人杰地灵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的发展交相辉映。在湖南,科技纤维的璀璨明珠正熠熠生辉。湖南中泰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系列,犹如一颗新星在自主创新的天际线上闪耀。这些产品,如同璀璨的明珠,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性能指标在国内遥遥领先。它们不仅是科技的结晶,更是湖南制造业的骄傲。
而在湖南欧亚,与北京化工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更是结出了硕果。他们共同研发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正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了坚实的力量。每一次飞翔,都有他们的付出;每一次,都有他们的努力。
再来说说先淘卫浴,这家企业不仅是不锈钢水龙头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而且其一半产品还出口到欧美市场。他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赢得了口碑,在国际上也赢得了认可。他们的成功,是临澧县新材料产业的一个缩影。
临澧县,一个依托非金属矿殷实家底的地方,正依靠科技创新,规划在未来5至10年内构建多个百亿产业链。新材料,这个新的引擎,正在撑起临澧县赶超发展的一片天。他们不仅注重产业的兴旺,更注重环境的优化,从动态角度不断革新,让临澧这个地方的产业生态更加健康、更有活力。
这里的产业,风清弊绝,产业兴旺;这里的企业,勤于创新,永不止步。这就是临澧,一个“苟日新,日日新”的地方。他们用新材料、新技术,书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县市的活力和魅力。
本文由陈乘撰写,专题为逐梦新时代·县市区扫描。希望流产网的朋友们能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临澧县的活力与潜力,同时也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启示。